1.奥运游泳冠军林莉成长励志故事

2.体育励志故事

3.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4.体操冠军刘璇的励志故事

5.奥运励志人物:张怡宁的成长励志故事

6.刘翔的励志故事

奥运会运动员的励志故事_奥运励志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品格

7金5银!这是中国跳水梦之队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出色战绩。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今,中国跳水队共获得47枚金牌,跳水依旧是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项目。

在跳水梦之队,以老带新是传统,接续奋斗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传承。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里最小的运动员14岁小将全红婵表现格外抢眼,凭借稳定输出的精湛技术再加上一颗“大心脏”,成功为中国跳水续写辉煌,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00后”的风采。她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创造了三跳满分、总分达到466.20分的历史高光时刻。这枚金牌帮助中国跳水队实现了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这个项目的四连冠。同时,这个分数也是自2006年国际泳联执行新的跳水计分规则以来,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女子10米台赛场,年少成名的例子并不鲜见。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3岁的伏明霞将女子10米台冠军收入囊中。2016年里约奥运会,三届奥运选手陈若琳在23岁这年成为奥运会5金得主。如今,14岁的全红婵以迅猛来袭的“后浪”之势接过了姐姐们的接力棒。

“全红婵会水花消失术”“我下饺子的水花都比她大”……全红婵堪称完美的表现赢得了网友们的花式点赞。在14岁那年加冕2019年世锦赛冠军的陈芋汐已经感受到了“后浪”的力量:“在全红婵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但她比我那时更厉害,她的水花和动作细节比我还要完美和出色。”就连奥运冠军郭晶晶也表示十分羡慕:“小全跳了3个满分,我很羡慕。我跳了20年的水,也没跳过这么多满分,小全在一场比赛就全跳出来了。”

如何掌握如此出色的压水花技能?全红婵的回答有些无意中的“凡尔赛”:“我没有感觉,训练中也只是偶尔这样,没有想到这次会跳出这样的好成绩。”不过全红婵也透露了压水花的“秘诀”——日复一日的训练。

天赋加上勤奋,为全红婵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也让她拥有了飞快成长的经历。2014年,她通过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选拔,进入体校跳水队开始接受基础体育训练。2020年10月全国冠军赛上,13岁的她首次参加全国比赛便战胜一众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以437.75分的高分夺冠,成为不折不扣的黑马。当时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在赛后表示全红婵的“横空出世”超出预期。而在这场比赛之前三周,她才学会全部5个动作。正是在这次东京奥运会延期后重启的首站选拔赛中表现抢眼,全红婵有了冲击奥运会资格的机会。

全红婵在广东队的教练何威仪认为她是“天赋型”选手。“她的弹跳力、腰腹能力在同龄人里突出,身材条件符合跳水运动员选材标准,身材纤细、脚尖膝盖漂亮,身体柔韧性好,控制力也比同龄人要强。她的手型适合压水花。手的能力比较强,提倒立可以连续提10个。”此外,在何威仪看来,全红婵也是同一批运动员里最能吃苦的,“每天在陆上跳两三百次动作,水上也要跳120个左右。”

全红婵的启蒙教练陈华明有着同样的感受:“全红婵从小就显示出天赋。她的性格很鲜明,就是冲,也很聪明,领悟能力特别强,特别适合跳水。全红婵平时训练都不会喊累喊苦,我们这里最大的运动量她都能吃得下来。”陈华明坦言,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有手型的先天优势,但更多是来自后天的苦练。

全红婵的成长历程也并非没有“坎坷”。当时风头一时无两的她在今年1月的第二站奥运选拔赛中,因为在207C上出现失误,仅位列第5名。赛后的采访中全红婵表示其实训练中这个动作表现挺好,但是比赛时兴奋,想发力就过了。为了练好这个动作,全红婵每天都要在训练中加练。她笑说:“回去天天跳,有时候甚至要跳10个,把我累的。”天道酬勤,2021年5月举行的全国跳水冠军赛是奥运选拔的第三站,全红婵重整旗鼓,跳出了440.85分的超高分,再夺冠军。不仅在她最擅长的407C上表现出色,得到了4个裁判打出的10分,收获94.40分的全场最高分,同时在上一站比赛中失误的207C上也收获了94.05分的好成绩。

中国跳水队是名副其实的“梦之队”。中国跳水队的成功,既凝聚了几代中国跳水人的智慧,也倾注了奋斗者的青春年华,更是中国体育与国家实力与日俱增的彰显。东京奥运周期,中国跳水队完善四级训练网,建全训练体制,提高训练质量;重视难新技术研究和训练手段创新;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竞赛体系,努力提高成才率。正是如此,从到国家队的那一刻起,全红婵就感受到了“金牌之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她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历练成长。在这里,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堪当重任。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中国跳水队在强大祖国的支持下依旧保持着系统训练。在没有国际比赛练兵的情况下,队内组织了多站高标准、高水准的选拔赛,一方面调动运动员的备战积极性,另一方面不断查漏补缺、提升竞技水平。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惊艳表现并非偶然,而是在中国跳水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传统下水到渠成的结果。

面对扑面而来的赞誉,全红婵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流露着花季少女的可爱:“我的第一次奥运会之旅结束啦,很开心很满足。感谢各位哥哥姐姐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给你们比小心心。”

全红婵曾说她的目标是夺得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把自己的照片挂上国家队、省队的光荣墙上,如今她做到了,未来她将有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网友们也为她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喜欢听你说话,特别真实、实在,可爱的妹妹属于你的时代已经开启!加油,未来是属于你们‘00后’的!”

奥运游泳冠军林莉成长励志故事

北京时间8月26日,一条微博热搜话题的出现,让原本略显“冷清”的东京残奥会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在这条叫做 #残奥会唯一用嘴打乒乓球的运动员# 的话题下面,我们感受到了太多难以想象的励志的故事,和他们身残志坚的那份感动。

他叫易卜拉欣·哈马图,来自埃及达米埃塔的卡夫萨阿德巴拉德村,曾经是一名工匠。有一次,哈马图在工作结束乘坐火车回家的路上,遭遇事故。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双臂都被截肢了。

在一个又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来临之时,他深陷一次又一次的绝望。尤其是当看到路人的脸上流露出的怜悯和同情,哈马图经历了长时间艰难的岁月。

发生意外前从未接触过 体育 运动的哈马图,在当地的青年中心开始联系打乒乓球。经过不断地尝试,把球拍放进嘴里咬住,用脚发球,实现击打,这一切成为了哈马图练习乒乓球的方法。从1986年用嘴打球开始,这一练就是三十多年。2015年哈马图接受邀请,并与乒乓球世界冠军进行了一场表演赛,对手就是中国选手马龙。

那场比赛结束后,马龙说道:“(哈马图)打得非常好,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场比赛,让哈马图的知名度得到了瞬间的提升,与此同时,他也逐渐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非洲残疾人乒乓球赛中获得第二名后,哈马图得到了参加2016年里约残奥会的比赛资格。时隔5年后的东京,他实现了自己第二次残奥之旅。

哈马图说,他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的最重要的一句人生信条,就是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的一句话:“坚持做你热爱的事情”。哈马图延续了三十多年的励志故事,是这句话最美好的诠释。

和哈马图一样,还有很多运动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同样在乒乓球赛场,年仅16岁的单腿女孩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励志故事。3岁时遭遇的一场车祸,让黄文娟失去了自己的左腿。但老天却给了这个乐观的小姑娘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在东莞市残疾人乒乓球教练员王迎春的带领下,黄文娟来到东莞开始练习乒乓球。

2018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女子单打TT8级的比赛,当时只有13岁的黄文娟遗憾止步半决赛,并最终拿到铜牌,今年的东京残奥会,16岁的她是此次东京残奥会中国 体育 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之一。

除了哈马图和黄文娟,你还知道他们吗?

·他用一条腿征服世界·

连续三届残奥会冠军,破世界纪录,侯斌,他用一条腿就征服了全世界。

2008年北京残奥会,侯斌担任主火炬手。他坐在轮椅上,紧拽着绳索一点一点往上攀缘,最终经过39米的高度、169次拉动之后,点燃火炬!全场为他呐喊加油,他用行动再次感动了全世界。

·整个泳池里唯一咬着毛巾出发的人·

2012年伦敦残奥会100米仰泳决赛,比赛开始前,郑涛在等待出发时嘴咬毛巾。比赛中他劈波斩浪,用头撞壁结束比赛,“无臂飞鱼”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感动了无数人。2016年里约残奥会,郑涛以1分10秒84的成绩成功蝉联仰泳项目冠军。

·我从没想过能自由奔跑·

2016年里约残奥会,刘翠青获得2金1银1铜。除了自身的努力,她的领跑员徐冬林也是她最信任的搭档。搭档近十年,徐冬林就像她的眼镜,他们“牵手”一起奔向光明。曾经的一段采访中,主持人问刘翠青“如果能给到你光明的话,你第一个想看到的人是谁?”,她说:“看一下我的领跑员”。十年默契,两位请继续奔跑吧!

·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生于1988年的周洪转,3岁时因病导致双腿残疾,身体的缺陷一度让她十分自卑。然而,从北京到伦敦再到里约,她在三届残奥会田径比赛中六度摘金,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她的家里摆满了整面墙的奖牌和证书。

作为沧州 历史 上首位残奥冠军,周洪转踏上了第四次残奥会征程。东京残奥运,她将参加轮椅竞速100米、400米和800米的比赛。

·失去双臂,他仍全力奔跑·

2012年伦敦残奥会男子100米T46级比赛,赵旭以11秒05夺得金牌。出发前,他在跑道上说的那句“我要飞”,感动很多网友。

8岁时因为受到高压电击,赵旭失去了自己的双臂。参赛选手中只有他是唯一一个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这样的起跑姿势存在很大的劣势,但是赵旭从第四的位置慢慢追了上来,最终一举多得冠军。

·用信念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空·

7岁时的谭玉娇,因为急性骨髓炎导致右腿肌肉萎缩,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13岁开始练举重,19岁获得世界冠军,26岁拿到奥运会金牌,谭玉娇说,杠铃是你不举起来你就会被它压住,这也是对生活的态度。

体育 运动是人类与自身极限做斗争,那么残疾人 体育 则是其中的典范。这些残奥会运动员虽然身患残疾,但他们却无时无刻都在向着这个 社会 传递着自信与阳光,无论比赛结果如何,人生的金牌早已经挂在了他们的胸前!

东京残奥会已经在8月25日拉开帷幕,中国代表团首个比赛日斩获5金1银2铜,而在8月26日的比赛中,中国健儿还在继续创造着好成绩。

8月25日上午,中国三名残奥自行车选手接连打破世界纪录。在自行车女子3公里个人追逐赛C1-3级比赛中,中国队选手钱王伟、曾思妮和王小梅分别打破C1、C2和C3级别世界纪录。当天下午进行的金牌赛争夺中,王小梅夺得场地自行车女子3公里个人追逐赛C1-3级银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东京残奥会的首枚奖牌。

8月25日下午,男子佩剑个人赛-A级,中国选手李豪夺冠,中国 体育 代表团斩获本届残奥会首金。

李豪夺金之后,中国轮椅击剑队继续强势发挥。男子佩剑个人赛B级决赛,冯彦可15比11战胜波兰选手,为中国军团夺得本届残奥会第二金!

女子佩剑个人A级金牌赛中,中国选手边静15比7击败格鲁吉亚选手,夺得金牌!

女子佩剑个人B级金牌赛中,中国选手谭淑梅同样以15比7的比分击败头号种子乌克兰选手奥莱娜·费多塔夺得金牌!中国轮椅击剑队将东京残奥会首个比赛日产生的4枚轮椅击剑项目金牌全部收入囊中。

首个比赛日傍晚,女子200米自由泳S5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张丽以2分46秒53的成绩夺得金牌,成功卫冕。

8月26日,东京残奥会来到第二个比赛日,中国健儿继续有着出色的发挥。

女子举重41公斤级比赛,中国选手郭玲玲第一次试举就以105公斤的成绩打破残奥会纪录,随后试举108公斤成功,打破自己先前创下的赛会纪录和世界纪录。锁定金牌后,郭玲玲又在第四次试举中成功挑战109公斤,再次刷新纪录!

截止发稿前,中国 体育 代表团已经在本届东京残奥会收获6枚金牌,4枚银牌和5枚铜牌,位列奖牌榜第一。

文|DBSQ

编辑|DBSQ

体育励志故事

林莉,中国第一个游泳世界冠军,也是第一位同时既夺奥运会金牌又创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也是第一个在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 林莉曾参加1988、1992和1996年奥运会,是连续参加xx届奥运会的中国游泳选手。以下是我带来的奥运冠军励志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林莉1970年出生於江苏南通, 7 岁开始学游泳, 9 岁进入江苏省少年业余体校。教练说她有从事游泳运动的天赋, 柔韧性好, 爆发力强, 心肺功能超过同龄女孩。可是, 因她个子矮小, 进省游泳队几费周折。

 9 年前, 张雄在一次地区性比赛中, 突然看到一个个子矮小、貌不出众的小姑娘腿上长个红疖子。马上就要比赛了, 只见她走到教练跟前说: “教练, 快把我腿上的疖子挤一下! ”教练帮她挤出脓血, 贴上一块胶布后, 她马上就站到出发台上。从此, 这个坚强的小女孩给张雄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他要培养这棵好苗子。

 第二年 (1984年) , 在全国少年游泳比赛中, 林莉果然不负教练的苦心培养, 一举夺得50米蛙泳、100米蝶泳和200米混合泳三枚金牌。林莉的主项是混合泳, 这个项目要求运动员掌握四种泳式, 林莉都能做得极好, 这是因为她舍得下功夫。

 张雄教练这样描述他的这位女弟子: 能吃苦, 为人忠厚, 作风朴实, 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比赛风格好, 拼劲足, 勇敢善战。每次大赛, 几乎都不“掉”成绩。

 “奥运会夺金牌”, 是林莉朝思暮想的目标, 连做梦都想着它, 她相信会拿到。“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但林莉从不张扬, 只是默默地苦练, 直到1992 年7 月30 日晚, 这一光辉时刻的到来。

 当人们在游泳池畔领奖台上, 看到中国奥运游泳冠军林莉, 身着红黄相间的李宁牌领奖服, 胸前金牌闪闪发光时, 当西班牙巴塞罗那城的贝纳特·比科内尔游泳馆奏起了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 谁能不对这位世界冠军林莉表示由衷的敬佩呢?

 从北京亚运会的5枚金牌, 到世界锦标赛的2 枚金牌, 再到巴塞罗那的1枚金牌、2枚银牌, 林莉这位中国泳坛的功臣之一, 已经成为世界泳坛的明星人物。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一般人都只会看到体育名人的成绩和耀眼的一面,但他们背后的故事你们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刘璇的励志故事

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

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从5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21岁,经过漫长的16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那么,这个当初不被教练看好的学生,是怎样成为冠军的呢?下面,让我给你讲讲刘璇的成长故事吧。

A.手练出茧子的小女孩

1979年3月12日,刘璇出生在湖南长沙。

小时候,刘璇是一名乖巧的女孩子。她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为了让她长得更健康,爸爸妈妈就送她去少年宫健美班学习。那一年,刘璇刚好5岁。

由于个子最矮,来到健美班后,刘璇排在队伍的最后,跟着**姐们学动作。她学得非常用心,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地去做。教练非常高兴,心想:“这个小刘璇,练得太好了!”此后,教练开始对刘璇进行特别训练。

上小学时,刘璇的功课特别好,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每天,在学校做完功课后,刘璇还要坚持去少年宫健美班训练。

8岁那年,刘璇被选进湖南省体育局,参加训练。她练得非常刻苦,甚至手上被磨出了血泡。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怕苦,等血泡好一些,继续再练,这样,手上就慢慢长出了茧子。由于在练习高低杠时,还需要握杠,每当手上的茧变厚时,刘璇都不得不让爸爸将它用刀片削平。练习的时间越久,需要的刀片就越多。爸爸知道刘璇的手一定非常疼。可是,刘璇却忍着疼,什么也不说。

一次,爸爸又去商店买刀片。售货员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他见刘璇的爸爸买那么多双面刀片,就不解地问:“叔叔,现在没人用这样的刀片刮胡子了,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刘璇的爸爸说:“我不用,是给我女儿用的!”售货员又问:“用来削铅笔?这也不安全呀!”“不是用来削铅笔,是削我女儿手掌上的茧!她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听到这里,售货员感动了,他说:“叔叔,这些刀片算我送您女儿的,她那么小,就要受那么多苦,我也该献出一点爱心!”

有一次,奶奶拉着刘璇的手,心疼地冲刘璇的爸爸妈妈嚷:“你们干什么让孩子受这种罪?让她别练了!”

B.为了一次重要的比赛

其实,爸爸妈妈也心疼刘璇呀。妈妈小时候练过体操,知道要想练好体操,就得吃多苦。可是,如果女儿将来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需要那么刻苦地训练吗?

于是,爸爸跑去问教练:“刘璇在体操队的成绩属于优秀、中上、中等还是偏下呢?如果她能练好,就让她练;如果不行,我就让她回去念书,不然,就两边都耽误了!”教练如实地告诉爸爸,目前刘璇的成绩只是属于中等或者中上的水平,还看不出以后能不能出成绩。爸爸考虑再三,还是同意刘璇练下去,他想女儿只要有一点儿希望就不该轻易放弃。

刘璇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13岁时,刘璇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经过更严格的训练,刘璇的成绩已经很突出了。可是,在准备参加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比赛时,训练中的一次意外使刘璇膝盖的内侧韧带撕裂,虽然以后能够长好,可比赛的时间就要到了!刘璇急得都快哭了,她多么珍惜这次机会啊!为了让训练成绩更好,刘璇咬牙坚持练习,却不幸把韧带练断,没有机会参加亚运会了!

接到父母的电话,刘璇首先提的不是韧带断了有多疼,而是说:“我从亚运会名单上刷下来了,我很伤心!”

听到女儿在哭,父母非常心痛,马上赶到北京探望,请医生为刘璇治疗。爸爸早就因为刘璇练体操而学过一段时间的 *** 。于是,爸爸天天为刘璇 *** ,与医生的治疗相配合;同时,刘璇按照教练的指导,经常做恢复运动。很快,刘璇的伤好了。

刘璇笑了,因为她可以参加亚运会了。那一次,她与队友合作,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还获得了个人高低杠的第2名。

C.“必须首先战胜自我”

“要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我”,这句话是刘璇的座右铭。16年来,她都是这样做的,虽然偶尔也有过退却的念头,但最后总能坚强地挺住。

1996年,刘璇的训练强度开始加大。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感觉自己已经练到了极限,甚至有些支撑不住了。每天晚上,一躺进被窝,刘璇就偷偷地哭,对第二天将要继续的训练,感到无比恐惧。她翻来覆去地想,真的要放弃吗?不,越是这样,就越是不能退缩!第二天,刘璇振作精神又开始了新的训练。

1998年的世锦赛上,因为刘璇一心想拿冠军,所以显得格外激动,心情也越来越紧张。教练看出了她的心思,告诉她不要紧张,要卸下包袱参赛,实在不行,可以改变动作,降低难度。 听了教练的话,刘璇显得平静了。她自信地说:“没事,相信我!”果真赛场上的刘璇表现得很镇静,成功地完成了所有动作,取得了冠军。当她站在领奖台上,看到手中的鲜花,胸前的金牌,望着升到最高位置的五星红旗时,刘璇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十几年的辛苦拼搏,如今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一刻,刘璇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

1999年初,亚运会后的一段时间里,刘璇的训练又跌入了低谷。当时,因为已经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思想和身体都比较松懈,精神状态也有些低迷。在这种状况下练习,刘璇感觉有些吃不消。后来,她几乎丧失了所有信心,甚至打了退役报告。父母知道这件事后,一起来劝刘璇:“再试试吧,如果实在不行,再放弃也不迟!” 刘璇觉得父母的话很有道理。对,我决不能放弃!她又一次坚持下来。并于当年8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全国体操冠军赛上,获得女子全能第一名。

2000年,刘璇又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3月,瑞士世界杯系列赛第一站比赛,获女子平衡木第二名;接着,在德国举行的第二十四届科特布斯国际体操大奖赛上,获女子高低杠第三名;5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女子平衡木第一名。

可是,21岁的刘璇仍不满足,因为,她最大的心愿是站在悉尼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为了那一刻,她已经奋斗了16年。

D.最美的笑留给悉尼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刘璇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在平衡木专案的决赛中:

第一个出场的是罗马尼亚的奥拉鲁,她曾在全能比赛中获得铜牌,这一次,她发挥得不错,得到了9.70分。

紧接着出场的美国选手威埃里斯,她落地很稳,得到了9.387分。

第三个出场的是俄罗斯运动员洛巴斯尼克,发挥非常出色,很稳地站住了,得了9.787分,超过她在预赛中的得分。

俄罗斯运动员普罗迪洛娃第四个出场,在木上有小小的晃动,但很稳地站住了,得到了9.775分。

接着,中国选手凌洁出场了。她是1998年世界杯和天津世锦赛的双料冠军,动作舒展,稳稳地站住了,除了有一点小晃外,整套动作做的非常漂亮,但只得了9.675分。

第六个出场的乌克兰选手亚洛什,最后落地有一小移动,得到了9.712分。

第七个出场的罗马尼亚运动员普里萨卡,落地时也有一小跳,动作完成的不错,得到了9.750分。

最后一个出场的,才是21岁的刘璇。在前面七名运动员都发挥得都不错的情况下,她顶住压力,非常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动作,得到了9.825分,终于以完美的动作,精湛的表演为中国体操夺得了第一枚单项金牌,获得了女子平衡木的冠军!

拿到这块无比珍贵的金牌时,刘璇最先想到的就是爸爸妈妈。要没有他们的一再鼓励,自己哪能拿到这么珍贵的奥运会金牌呢?

刘璇站在领奖台上,露出了自信令人倾倒的笑容。这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可是你知道吗,她的笑容为什么这样感人?

其实,在刚练体操时,刘璇并不喜欢笑。后来,随着刘璇的不断进步,参加的比赛次数越来越多。这时,妈妈对刘璇说:“你在出国比赛时,就是中国人的代表,连个人表情都不只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国家!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微笑。”

刘璇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一有时间就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笑着笑着,刘璇发现,只有从内心里发出来的笑容才最美。

回头再说这次比赛。在地球的另一端,她的父母一直在北京的地下室里看电视的现场直播。爸爸拿着相机,准备拍刘璇在萤幕上的照片;妈妈拿着本子,在一旁记分。当他们看到女儿笑盈盈地在领奖台上向大家挥手时,爸爸把相机扔了,妈妈也扔掉了本子,两人抱头痛哭起来。他们多么激动,因为他们的女儿创造了中国体操史上的奇迹——21岁时获得了奥运冠军!

在地球的这一端,悉尼领奖台上的刘璇笑得是最美的。当国歌响起的时候,刘璇深深地知道,她终于征服了每一位观众,战胜了自己,从一个不爱笑的孩子,成长为有着一脸灿烂笑容的世界冠军。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著,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溼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溼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郭晶晶的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错练跳水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

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便逐渐在她面前铺开。

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曾经沧海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

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出征雅典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出征雅典,心里有底的郭晶晶,求胜心很强。首战便和队友吴敏霞合作,夺取了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

心静夺冠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体操冠军刘璇的励志故事

以下是一位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刘翔,男子110米栏奥运会冠军,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该项目奥运会金牌的选手。

刘翔从小就喜欢运动。他曾经参加过许多运动项目,包括跳高、短跑、跳远等等。但是,当他在8岁时尝试了110米栏比赛,就找到了他热爱的项目。

然而,刘翔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他只是一个18岁的新秀,未能进入决赛。但是在四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上,他取得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并打破了自己的世界纪录。

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遭遇了一次严重的伤病。尽管这次受伤使他失去了继续参赛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寻求了医学帮助,进行了多年的康复训练,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重返110米栏比赛。尽管他在半决赛中因伤退赛,但他的勇气和毅力为人所赞叹。

刘翔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都会经历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精益求精,勇往直前,我们就能克服困难,取得真正的成功。

奥运励志人物:张怡宁的成长励志故事

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

 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从5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21岁,经过漫长的16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那么,这个当初不被教练看好的学生,是怎样成为冠军的呢?下面,让我给你讲讲刘璇的成长故事吧。

 A.手练出茧子的小女孩

 1979年3月12日,刘璇出生在湖南长沙。

 小时候,刘璇是一名乖巧的女孩子。她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为了让她长得更健康,爸爸妈妈就送她去少年宫健美班学习。那一年,刘璇刚好5岁。

 由于个子最矮,来到健美班后,刘璇排在队伍的最后,跟着**姐们学动作。她学得非常用心,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地去做。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心想:“这个小刘璇,练得太好了!”此后,教练开始对刘璇进行特别训练。

 上小学时,刘璇的功课特别好,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每天,在学校做完功课后,刘璇还要坚持去少年宫健美班训练。

 8岁那年,刘璇被选进湖南省体育局,参加训练。她练得非常刻苦,甚至手上被磨出了血泡。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怕苦,等血泡好一些,继续再练,这样,手上就慢慢长出了茧子。由于在练习高低杠时,还需要握杠,每当手上的茧变厚时,刘璇都不得不让爸爸将它用刀片削平。练习的时间越久,需要的刀片就越多。爸爸知道刘璇的手一定非常疼。可是,刘璇却忍着疼,什么也不说。

 一次,爸爸又去商店买刀片。售货员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他见刘璇的爸爸买那么多双面刀片,就不解地问:“叔叔,现在没人用这样的刀片刮胡子了,你买这么多干什么?”刘璇的爸爸说:“我不用,是给我女儿用的!”售货员又问:“用来削铅笔?这也不安全呀!”“不是用来削铅笔,是削我女儿手掌上的茧!她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听到这里,售货员感动了,他说:“叔叔,这些刀片算我送您女儿的,她那么小,就要受那么多苦,我也该献出一点爱心!”

 有一次,奶奶拉着刘璇的手,心疼地冲刘璇的爸爸妈妈嚷:“你们干什么让孩子受这种罪?让她别练了!”

 B.为了一次重要的比赛

 其实,爸爸妈妈也心疼刘璇呀。妈妈小时候练过体操,知道要想练好体操,就得吃多苦。可是,如果女儿将来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需要那么刻苦地训练吗?

 于是,爸爸跑去问教练:“刘璇在体操队的成绩属于优秀、中上、中等还是偏下呢?如果她能练好,就让她练;如果不行,我就让她回去念书,不然,就两边都耽误了!”教练如实地告诉爸爸,目前刘璇的成绩只是属于中等或者中上的水平,还看不出以后能不能出成绩。爸爸考虑再三,还是同意刘璇练下去,他想女儿只要有一点儿希望就不该轻易放弃。

 刘璇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13岁时,刘璇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经过更严格的训练,刘璇的成绩已经很突出了。可是,在准备参加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比赛时,训练中的一次意外使刘璇膝盖的内侧韧带撕裂,虽然以后能够长好,可比赛的时间就要到了!刘璇急得都快哭了,她多么珍惜这次机会啊!为了让训练成绩更好,刘璇咬牙坚持练习,却不幸把韧带练断,没有机会参加亚运会了!

 接到父母的电话,刘璇首先提的不是韧带断了有多疼,而是说:“我从亚运会名单上刷下来了,我很伤心!”  听到女儿在哭,父母非常心痛,马上赶到北京探望,请医生为刘璇治疗。爸爸早就因为刘璇练体操而学过一段时间的按摩。于是,爸爸天天为刘璇按摩,与医生的治疗相配合;同时,刘璇按照教练的指导,经常做恢复运动。很快,刘璇的伤好了。

 刘璇笑了,因为她可以参加亚运会了。那一次,她与队友合作,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还获得了个人高低杠的第2名。

 C.“必须首先战胜自我”

 “要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我”,这句话是刘璇的座右铭。16年来,她都是这样做的,虽然偶尔也有过退却的念头,但最后总能坚强地挺住。

 1996年,刘璇的训练强度开始加大。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感觉自己已经练到了极限,甚至有些支撑不住了。每天晚上,一躺进被窝,刘璇就偷偷地哭,对第二天将要继续的训练,感到无比恐惧。她翻来覆去地想,真的要放弃吗?不,越是这样,就越是不能退缩!第二天,刘璇振作精神又开始了新的训练。

 1998年的世锦赛上,因为刘璇一心想拿冠军,所以显得格外激动,心情也越来越紧张。教练看出了她的心思,告诉她不要紧张,要卸下包袱参赛,实在不行,可以改变动作,降低难度。听了教练的话,刘璇显得平静了。她自信地说:“没事,相信我!”果真赛场上的刘璇表现得很镇静,成功地完成了所有动作,取得了冠军。当她站在领奖台上,看到手中的鲜花,胸前的金牌,望着升到最高位置的五星红旗时,刘璇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十几年的辛苦拼搏,如今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一刻,刘璇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

 1999年初,亚运会后的一段时间里,刘璇的训练又跌入了低谷。当时,因为已经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思想和身体都比较松懈,精神状态也有些低迷。在这种状况下练习,刘璇感觉有些吃不消。后来,她几乎丧失了所有信心,甚至打了退役报告。父母知道这件事后,一起来劝刘璇:“再试试吧,如果实在不行,再放弃也不迟!”刘璇觉得父母的话很有道理。对,我决不能放弃!她又一次坚持下来。并于当年8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全国体操冠军赛上,获得女子全能第一名。

 2000年,刘璇又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3月,瑞士世界杯系列赛第一站比赛,获女子平衡木第二名;接着,在德国举行的第二十四届科特布斯国际体操大奖赛上,获女子高低杠第三名;5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女子平衡木第一名。

 可是,21岁的刘璇仍不满足,因为,她最大的心愿是站在悉尼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为了那一刻,她已经奋斗了16年。

 D.最美的笑留给悉尼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刘璇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在平衡木项目的决赛中:  第一个出场的是罗马尼亚的奥拉鲁,她曾在全能比赛中获得铜牌,这一次,她发挥得不错,得到了9.70分。  紧接着出场的美国选手威埃里斯,她落地很稳,得到了9.387分。

 第三个出场的是俄罗斯运动员洛巴斯尼克,发挥非常出色,很稳地站住了,得了9.787分,超过她在预赛中的得分。

 俄罗斯运动员普罗迪洛娃第四个出场,在木上有小小的晃动,但很稳地站住了,得到了9.775分。

 接着,中国选手凌洁出场了。她是1998年世界杯和天津世锦赛的双料冠军,动作舒展,稳稳地站住了,除了有一点小晃外,整套动作做的非常漂亮,但只得了9.675分。

 第六个出场的乌克兰选手亚洛什,最后落地有一小移动,得到了9.712分。

 第七个出场的罗马尼亚运动员普里萨卡,落地时也有一小跳,动作完成的不错,得到了9.750分。

 最后一个出场的,才是21岁的刘璇。在前面七名运动员都发挥得都不错的情况下,她顶住压力,非常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动作,得到了9.825分,终于以完美的动作,精湛的表演为中国体操夺得了第一枚单项金牌,获得了女子平衡木的冠军!

 拿到这块无比珍贵的金牌时,刘璇最先想到的就是爸爸妈妈。要没有他们的一再鼓励,自己哪能拿到这么珍贵的奥运会金牌呢?  刘璇站在领奖台上,露出了自信令人倾倒的笑容。这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可是你知道吗,她的笑容为什么这样感人?  其实,在刚练体操时,刘璇并不喜欢笑。后来,随着刘璇的不断进步,参加的比赛次数越来越多。这时,妈妈对刘璇说:“你在出国比赛时,就是中国人的代表,连个人表情都不只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国家!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微笑。”

 刘璇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一有时间就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笑着笑着,刘璇发现,只有从内心里发出来的笑容才最美。

 回头再说这次比赛。在地球的另一端,她的父母一直在北京的地下室里看电视的现场直播。爸爸拿着相机,准备拍刘璇在屏幕上的照片;妈妈拿着本子,在一旁记分。当他们看到女儿笑盈盈地在领奖台上向大家挥手时,爸爸把相机扔了,妈妈也扔掉了本子,两人抱头痛哭起来。他们多么激动,因为他们的女儿创造了中国体操史上的奇迹——21岁时获得了奥运冠军!

 在地球的这一端,悉尼领奖台上的刘璇笑得是最美的。当国歌响起的时候,刘璇深深地知道,她终于征服了每一位观众,战胜了自己,从一个不爱笑的孩子,成长为有着一脸灿烂笑容的世界冠军。

刘翔的励志故事

 奥运励志人物:张怡宁的成长励志故事 ,励志人物配图, 张怡宁,1981年10月5日生于北京,原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现任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助理。 , 爱哭的丫头 ,  张怡宁四五岁的时候,正赶上播放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爱上排球的她就在家里挂了个气球苦练“晴空霹雳”。妈妈见女儿如此好动,就让她参加了业余体校乒乓球班。,  从此,张怡宁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点钟放学的时候。一下课,她就飞奔到体校训练,直到晚上六七点钟才晃悠着回家,乐此不疲。,  9岁时,张怡宁第一次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出战。她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对手是交过几次手的一个小伙伴,张怡宁从来没输给过她。前两局两人各赢一局,第三局打成15∶13,对手领先。张怡宁一下子傻了,没想到知根知底的小伙伴会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张怡宁从来没打得这么辛苦过!她越想越委屈,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哭得挺伤心。她一边掉眼泪,一边继续挥拍打球。旁边的教练都乐了:“瞧,这小姑娘,是打算用眼泪把对手打败啊!”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那个小姑娘没见过她这阵势,分了神,没能绷住那根弦儿,比分一下子让张怡宁给扳了回来。张怡宁获得了第一个冠军,还出了名――“哭”赢的。, 扮酷的丫头 ,  像很多初出茅庐的选手一样,张怡宁的心气很高,又特爱表现,一心想打精彩的球。对手越强,她打得越起劲,而面对不知名的选手,她喜欢先让球,然后再慢慢扳回。她喜欢这种力挽狂澜、后来居上的感觉,多酷呀!,  在2000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中,中国队先是以2∶0领先对手。张怡宁是第三个出场,她一心想打些漂亮的球,赢得更精彩,结果反而不断失利,一场本没有多大悬念的比赛,却被张怡宁给打砸了。接着是奥运会预选赛,她也打得不好,结果被取消了已经获得的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励志成长奥运人物

体育飞人刘翔有什么励志故事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篇1

 又是一个四年的等待,又是一次伤心的关注,倒下的你,失望的我们,原来那一份期待只能属于八年前地中海之畔的雅典,而不能跟随我们到别处!可是我们不遗憾,不抱怨,更不记恨,毕竟这一切,这所有的期待都是因为你的横空出世而随之到来的!

 回想起在雅典的那个夏天,似乎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一般,依然历历在目,那个在起跑点婉如火箭一般冲出的黄种人,瞬间就让我们屏住了呼吸,那种感受、那种感觉,如何能用言语和文字抒发清楚?多少年了?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谁能让我们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国旗飘扬在那些总让欧美人认为是他们称霸的赛场上?

 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汗水经营,刘翔出现了,就像是在宣告我们黄种人同样可以在田径赛场耀武扬威一般的出现了,你们能赢,我们为什么不能赢?你们究竟比我们有多少优越性?我们不服输,我们不放弃,因为这个赛场没有了我们,注定会变的不精彩。那一刻,刘翔身披五星红旗昂首挺胸站在了颁奖台的最上方;那一刻,多少代人期待的一个梦想终于在刘翔的身上得以实现;那一刻,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体育强国,终于有了引以为傲的新招牌专案!

可是你可知,为了这一枚金牌刘翔付出了多少?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练,那是多少载汗水和伤痛的百般阻挠,但是刘翔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挺过这些难关、摆平这些拦路虎后,他就能荣登殿堂。没错,他做到了,他也成功了,在我们只关注到他风光的一面时,还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过于激烈的训练和参赛,早已让他的全身布满了伤痕?为了2004年的那一幕,可以说他燃烧殆尽了自己的运动岁月,今后怎么办?难道要饱含期待的大家每每看到一个伤痕累累的他吗?

 所以刘翔很努力的进行着每一次受伤后的康复训练,更是相当谨慎的安排著自己每个赛季的赛程,只要能时不时的出现在赛场上,只要保持好自己的竞技状态,只要让大家认为他还可以跑,那就心满意足了。只可惜无情的病魔就仿佛每夜都会出现在你面前的梦魇一般,让人厌恶的挥之不去,。

 所以当奥运圣火首次在他的故乡—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点燃之时,在我们都在期待刘翔千呼万唤使出来之时,刘翔却犹抱琵琶半遮面一般无奈的退场了。那一刻有些人不乐意了,整个奥运赛程就为了看这短短的十几秒钟,就为了看你这一跑、一跨,结果你不战而逃,这什么意思?这怎么能让人心平气和的去接受?我们承认那一刻,刘翔的退赛确实让许多支援他、关注他、喜爱他的人们伤心了、气愤了。可是你们可曾想过,作为一名运动员来讲,他的职业生涯能有多久?他的伤病会将他的身体摧残到什么程度?他究竟是害怕失利不敢参赛?还是为了能让你们多看他跑几年,才选择退赛这一下策?诚然不能在自己的故乡出战,的确是一种精神上的背宗忘祖,可是若不是为了雅典那一枚金牌,会导致他此后伤病缠身吗?

 带着四年前的遗憾,我们跟随着他一起来到了伦敦,可是令我们吃惊的是四年前反复困扰他的那个病魔,怎么也来了?难道它又想在这关键的时刻作乱?再不跑,或许就难以再登奥运的舞台了;再不跑,对于自己也无法交待了……

 因此,这一刻的刘翔咬紧牙关,踏上跑道,就算是摔倒了,也要再度爬起,就算是没有了晋级的可能,也要坚持到终点!这一跑或许就是他在奥运赛场的最后一刻了,但是这一跑却远远要比04年的金牌加身时刻更加荣耀,他将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他更将永远都是田径赛场上的骄傲!他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成功的谱写了一曲“2012刘翔决不放弃”的励志故事!

 篇2

 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大人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看到他别的孩子更顽皮,家人把他送到了少体校。体校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由于年龄小,刘翔经常受到同校大孩子的欺负,刘翔说这是全国少体校的惯例。这样的遭遇让他几乎决定放弃少体校,但有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去哪儿都方便。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忆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的这个行动 *** ,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比赛

 刘翔是个跨栏奇才。要知道1996的时候,他还在练跳高,当时刘翔很自信,他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专案上将会很有作为。"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但是就是那一年,现在他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让很多国际田径界的人士都没有想到,再加上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在直道专案上很少有人能进入决赛,所以造就了那次让他和教练刻骨铭心的比赛。

 那是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仅保持了2秒钟,裁判和大萤幕同时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找裁判理论。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不会在这个专案上跑出好成绩的。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的,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惟一证据,录影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终于还了刘翔一个清白,也给国际田径界裁判提了个醒,中国人是可以在短距离的专案上有所作为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事故,给了刘翔师徒二人很大的 *** ,也让他们的训练更加有了动力。

 他兴奋得三天没睡着觉

 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的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那个时候19岁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个人最好成绩,并打破了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和中国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亚洲纪录。

 刘翔说,这一切来得很快,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时通过终点时,回头一下,竟然把第二名甩得很远。有人告诉他破了世界青年纪录,他不相信,但确实是事实,他足足兴奋了三天,他说那三天睡不着觉,也没心思训练,只想笑,只想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破纪录的每一个画面。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感到当初选择跨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从那个时候,刘翔发现自己是一个比赛型的选手,越到比赛越兴奋,越有强手,越兴奋。他说:"当看到自己跨过一个又一个栏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超越,这种兴奋是无法比拟的。"

 为奶奶拿了第一块金牌

 那是2001年11月广东的九运会,刘翔的奶奶因为胰腺癌在那个时候已经快不行了,但老人家因为一桩心事未了,她要等著孙子刘翔拿全运会金牌。在决赛的那天,刘翔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他一直在祈祷,能够以一块金牌献给奶奶。但那个时候刘翔并没有绝对的实力,他的师兄陈雁浩是他最强大的对手,但刘翔最终以0.06秒的微弱优势获得了冠军,他跪倒在终点,头向地磕了三次,他是在告诉奶奶自己获得了金牌。而他的奶奶没有等着他回到上海就去世了,但让老人家高兴的是已经知道刘翔获得冠军。

 篇3

 雅典,爱琴海的夜风轻拂古老的阿提卡平原。夜色中,灯光骤然聚焦在一张年轻的黄面板的脸上——中国的刘翔。

 今天,他站在了奥运会短距离径赛决赛的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108年的奥运会历史上,他是第一位站在这里的中国人。

 在他的前面,橘红色的跑道仿佛燃烧起澎湃的 *** ,那里承载着中国体育的光荣与梦想;在他的身后,是他教练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是一段追风少年艰苦寂寞而又充满斑斓憧憬的梦幻岁月……

 少年之星险夭折

 刘翔走上田径场是非常偶然的。10年前,少年刘翔就读于上海市普陀区的管弄新村小学,因为他个子比同龄的学生高,手大,力强,扳手腕从来不吃亏,而且脑子活络。教体育的钟老师让刘翔参加跑步训练,由此成了他田径生涯的起点。

 一开始的那段日子并不顺利,少体校录取了他,家里的长辈都不同意。妈妈说:“我们翔翔是要读书上大学的。”

 唯有父亲刘学根是刘翔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理由是,小时候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父亲年轻时喜欢体育,玩耍石锁、石担,知道好身体的重要性。

 最初的几年里,刘翔练的是跳高。现在想来,那段“歧途”使少年刘翔对田径的栏架有了初步的感觉。一直到四五年级,刘翔赢得了市“跳高小能手”的荣誉,长辈们方才转变了态度。

 初一时,刘翔的身高窜到了1.70米以上,在上海市的中学生比赛中100米拿了亚军。有人说,刘翔是跑步的料,他的爆发力强,冲刺好。这样他又进入了市体校,开始练跨栏,一年多就进入了全国少年前3名,然而这时的刘翔心理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排斥期”,少年星途差一点就此夭折。